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產業概況
安化縣地處湘中偏北,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豐”的美譽,境內峰巒挺拔,溪流縱橫,山高林密,茶樹“山崖水畔,不種自生”。
一、基本情況
安化黑茶產品系列豐富。包括:安化千兩茶、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等。獨特的地理環境、特異的品種資源、復雜的加工工藝造就了安化黑茶優良的茶葉品質,不僅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更為上千年的飲茶實踐所證明,被譽為“生命之茶”和“古絲綢之路神秘之茶”。
2019年,全縣茶園面積達36萬畝、黑茶產量9萬噸、綜合產值220億元,茶產業稅收達2億元,茶葉加工企業160多家,從業人員36萬人。安化縣已成為中國生態產茶第一縣、黑茶產量第一縣、科技創新第一縣、茶葉稅收第一縣,安化黑茶先后獲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湖南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等。
二、產銷歷史
安化是中國黑茶發源地之一,歷史上為中國黑茶的主要產地。明朝嘉靖3年(1524年)前,安化茶農發明黑毛茶初制加工技術。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術、花色品種、品質特征、文化內涵、飲用價值等具有獨特性,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安化黑茶在明朝萬歷23年(1595年)被定為“官茶”后,以“陜引”和“甘引”形式運銷西北。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前后,來安化采購“甘引”的茶行開始將安化黑毛茶運至陜西涇陽,委托當地茶坊加工成“茯磚”(當時稱“涇陽磚”), 1958年之前,茯磚的生產集中于陜西涇陽。1953年,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湖南白沙溪茶廠前身)試驗生產茯磚獲得成功。1958年后,國家將茯磚的定點生產集中到了湖南。
清朝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陜商在安化創制了一種圓柱形的“百兩茶”。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晉商 “三和公茶行”在“百兩茶”的基礎上,增加原料用量,改進壓制技術,創制了“花卷茶”?;ň聿杳恐糁睾侠铣?000兩(36.25公斤),故通稱 “千兩茶”。目前,千兩茶系列產品包括:千兩茶、五百兩茶、三百兩茶、百兩茶、十六兩茶等規格。
湘尖茶生產始于清代乾隆時期,當時“西幫”茶商在采購 “陜引”時,指導安化當地茶農采摘細嫩芽葉,精細加工,經篩分后制成不同檔次的簍裝高級安化黑茶產品,其中有芽尖、白毛尖、天尖、貢尖、生尖等,其中天尖、貢尖、生尖的生產延續至今。文革期間,將此類產品改稱“湘尖”,分別稱天尖、貢尖、生尖為湘尖1號、湘尖2號和湘尖3號,1983年以后,恢復了天尖、貢尖、生尖的稱謂。
1939年5月,安化試制黑磚茶獲得成功,此后黑磚作為安化黑茶的主要產品之一,已經持續生產了70余年。1958年以后,湖南白沙溪茶廠為減輕千兩茶加工的勞動強度,開發了機械化生產的磚面四周壓有花紋的“花磚”茶。
自明、清至民國年間,安化一直都是西北市場所暢銷的黑茶產品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安化黑茶的市場范圍已經大大拓展,安化黑茶產品已經銷售到全國各地以及港、澳、臺地區,并出口到俄羅斯、蒙古國、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
三、產品種類
安化黑毛茶:以上述32個鄉鎮區域內種植的安化云臺山大葉種、櫧葉齊等適制安化黑茶的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藝加工成的干毛茶。
茯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發花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
花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且磚面四邊均具花紋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
黑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
安化千兩茶:以安化黑毛茶二級、三級7~8等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揀剔、拼堆等工藝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裝簍、壓制、日曬干燥等工藝加工成的產品,外形呈長圓柱體狀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經過切割形成的各種規格的茶餅。
湘尖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烘焙、揀剔、拼堆、踩制壓包、涼置干燥等工藝生產的簍裝安化黑茶成品。根據采用原料等級的不同,湘尖分為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三個等級,其中:天尖茶(湘尖1號)以一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貢尖茶(湘尖2號)以二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生尖茶(湘尖3號)以三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
四、品質特征
外形色澤黑潤或黑褐,湯色橙黃或橙紅明亮,香氣純正或帶獨特松煙香;滋味醇厚或醇和,極耐沖泡。
五、保健功能
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消食解膩、清熱解毒、利尿解乏、消滯去寒辟,改善便秘,增進食欲等保健功能,對緩解腹脹,止瀉和胃有明顯效果。
六、貯存條件
放置在通風、干燥、陰涼、無異味的地方,在一定期限內有越陳品質越好的特點。陳年的安化黑茶,湯色紅亮,滋味甘醇。
安化黑茶歷史文化
安化古稱梅山,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因茶置縣。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是一個山區大縣、林業大縣、庫區移民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縣。全縣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為湖南省第三大縣,轄23個鄉鎮,總人口103萬。
一、安化黑茶歷史淵源
1.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安化是中國黑茶發源地之一,唐代楊曄(公元856年)《膳夫經手錄》是最早記錄安化茶葉的文獻,所記載“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的“渠江薄片”即為安化黑茶。元末明初,安化黑茶開始大規模生產。明萬歷23年(1595年)安化黑茶被朝廷正式定為官茶,主宰西北茶葉市場數百年,成為邊區農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是西北邊區牧民的“生命之茶”和“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2.萬里茶路源起安化。明末清初,晉商與安化茶人共同開辟了以安化為起點至中俄邊境恰克圖的“萬里茶路”,是一條縱貫中國、連接歐亞,可與“絲綢之路”媲美的國際商貿大道。隨后,晉、陜、甘等地茶商相繼來安化,最盛時資江沿岸的十大茶鎮有茶行、茶號300余家,呈現“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繁華景象,造就了大德誠、長裕川、大盛魁等一代晉商巨賈,而且極大地促進了安化茶業經濟的發展。目前,縣境內保存著許多老茶行的遺址,以及風雨廊橋、茶亭、茶鐘、茶碑、招牌、茶印板等諸多茶文物,是數百年來安化黑茶發展滄桑歷程的歷史見證。
3.在中國黑茶史上屢創奇跡。安化是中國黑茶家族中許多產品的發源地和唯一生產地。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為了方便運輸,由邊江村生記茶行的劉迪吉及劉氏族人和晉·祁縣三和茶莊共同創制了一種圓柱形的“花卷茶”,有“祁州卷”、“絳州卷”。因每支花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36.25公斤),故通稱“千兩茶”,其制作技藝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享有“世界茶王”和“中國茶文化化身”的盛譽。1939年,中國黑茶理論之父——彭先澤在安化試制黑磚茶獲得成功,從此在安化誕生了中國第一片黑磚茶(1939年)、湖南省第一片茯磚茶(1953年)、中國第一片花磚茶(1958年),安化從此成為中國黑茶緊壓茶的搖籃。
二、安化黑茶的產銷沿革
安化是中國黑茶發源地之一,歷史上為中國黑茶的主要產地。明朝嘉靖3年(1524年)前,安化茶農發明黑毛茶初制加工技術。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術、花色品種、品質特征、文化內涵、飲用價值等具有獨特性,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安化黑茶在明朝萬歷23年(1595年)被定為“官茶”后,以“陜引”和“甘引”形式運銷西北。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前后,來安化采購“甘引”的茶行開始將安化黑毛茶運至陜西涇陽,委托當地茶坊加工成“茯磚”(當時稱“涇陽磚”),1958年之前,茯磚的生產集中于陜西涇陽。1953年,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湖南白沙溪茶廠前身)試驗生產茯磚獲得成功。1958年后,國家將茯磚的定點生產集中到了湖南。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為了方便運輸,由邊江村生記茶行的劉迪吉及劉氏族人和晉·祁縣三和茶莊共同創制了一種圓柱形的“花卷茶”,有“祁州卷”、“絳州卷”?;ň聿杳恐糁睾侠铣?000兩(36.25公斤),故通稱 “千兩茶”。目前,千兩茶系列產品包括:千兩茶、五百兩茶、三百兩茶、百兩茶、十六兩茶等規格。
湘尖茶生產始于清代乾隆時期,當時“西幫”茶商在采購 “陜引”時,指導安化當地茶農采摘細嫩芽葉,精細加工,經篩分后制成不同檔次的簍裝高級安化黑茶產品,其中有芽尖、白毛尖、天尖、貢尖、生尖等,其中天尖、貢尖、生尖的生產延續至今。文革期間,將此類產品改稱“湘尖”,分別稱天尖、貢尖、生尖為湘尖1號、湘尖2號和湘尖3號,1983年以后,恢復了天尖、貢尖、生尖的稱謂。
1939年5月,安化試制黑磚茶獲得成功,此后黑磚作為安化黑茶的主要產品之一,已經持續生產了70余年。1958年以后,湖南白沙溪茶廠為減輕千兩茶加工的勞動強度,開發了機械化生產的磚面四周壓有花紋的“花磚”茶。
自明、清至民國年間,安化一直都是西北市場所暢銷的黑茶產品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安化黑茶的市場范圍已經大大拓展,安化黑茶產品已經銷售到全國各地以及港、澳、臺地區,并出口到俄羅斯、蒙古國、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
安化黑茶產地環境
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化黑茶之所以品質優良,得益于境內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溪壑縱橫、云霧繚繞的原生態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安化縣位于湖南省中部,資水中游。地理坐標:東經110°43’07”-111°58’51”、北緯27°58’54”-28°38’37”,正好處于30°神秘而奇特的地理北緯度線之內??偯娣e4950平方公里,地域面積位列湖南省第三。
二、地形地貌
安化縣地處雪峰山北段,地勢西、南、北三面高,東面低,呈“簸箕”狀。地貌以中山為主,次為低山、丘陵,崗地和平原所占比重很小。境內山高坡陡,其中山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1.9%,由于地表切割強烈,地形極為復雜,大于25度的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77.8%;最高海拔為南金鄉九龍池,高達1622米;最低海拔為羊角塘鎮善溪口,僅57米。
三、氣候資源
安化縣地處亞熱帶北端,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總的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嚴寒期短、生長期長。由于地形、地勢及地理位置諸因素作用,具有低溫多雨、日照少及晝夜溫差大等山區氣候特點。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55.9小時,平均氣溫為16.2℃。7月最熱,平均氣溫28℃;1月最冷,平均氣溫4.3℃。無霜期274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687.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123.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是茶樹生長最佳區域。
四、水資源
境內溪河縱橫交錯,水系發達,河流分屬資水水系、湘江水系與沅水水系,以資水水系為主。集雨面積大于10平方千米或干流長度大于5千米的河流有170條,資水一級支流有洢水、善溪、麻溪、探溪、渠江等48條,全縣水資源總量為208.82億立方米,地表徑流豐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到74.22萬千瓦,全縣擁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和其它小型水庫100多座,有效蓄水量1.23億立方米。
五、土壤
境內成土母巖較為復雜,以板頁巖風化物為主,次為砂礫巖、石灰巖,花崗巖風化物及少量溪河沖積物。土壤種類齊全,湖南10個土類中安化有8個,分別是水稻土、潮土、菜園土、紅壤、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黑色石灰土。土壤以弱酸性到中性為主,土壤質地以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為主,少有粗砂土和重粘土,因而沾砂適度,質地較好,養分含量豐富。據檢測,安化茶葉平均硒含量為0.22ppm,是全國茶葉平均值的兩倍、世界茶葉平均值的7倍,為“適度富硒茶”。
安化是全世界冰磧巖最集中的地區,約占地球已發現總量的85%,冰磧巖形成于6億前冰河世紀,一般認為是形成安化茶葉優良品質不可復制的地理環境條件。
六、茶葉產區劃分和變革
1. 新中國成立之前產茶區劃分
古代主要依據地域行政區劃來劃分產茶區。安化地域分為前鄉和后鄉,產茶最盛之區全在后鄉,其中尤以東坪、黃沙坪為中心所在地。產茶區分為“五都一區”:“一都”包括江南、邊江、龍塘、五龍山、竹林灣、小淹等地;“二都”包括潘家溪、金雞坳、鐵爐嶺、王家坪;“三都”包括東坪、喬口、黃沙坪、酉州、唐家觀、蔡家山;“四都”包括馬路口、湖南坡、蒼場、鄂溪;“五都”包括探溪、神灣、潤溪、煙溪;“歸化區”包括芙蓉山、仙溪、泉塘、龍溪。
2. 新中國產茶區劃分
新中國成立以后,主要以茶類劃區進行生產。1950年湖南省劃定安化為紅茶區,除馬路鎮馬轡市以上地區外,大部分夏采黑茶。1951年以紅茶為主,正式劃定梅城、仙溪、小淹等區為黑茶區。1952年又劃定江南以上為紅茶區,以下為黑茶區。1953年以后基本維持這種茶區狀態,在劃定產區內,除群眾自用茶外,不得產制他種茶葉。1985年全縣劃分為三個產茶區:一是柘溪庫區紅茶區。包括煙溪、古樓、南金、奎溪、馬路、柘溪、東坪、平口、渠江等鄉鎮;二是資江沿岸黑茶區。包括江南、冷市、小淹、滔溪、羊角、龍塘等鄉鎮;三是芙蓉山區黑綠茶兼產區。包括梅城、仙溪、大福、清塘、樂安、長塘等鄉鎮。
3.新世紀產茶區劃分
進入新世紀,人們逐漸發現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術、花色品種、品質特征、文化內涵、飲用價值等具有獨特性,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安化黑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明確定義“安化黑茶”是指根據湖南省地方標準《安化黑茶通用技術要求》(DB43/T568-2010)界定區域內生長的安化云臺山大葉種、櫧葉齊等適制安化黑茶的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藝生產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的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各類黑茶成品。主要生產區域包括:
安化縣:柘溪鎮、馬路鎮、奎溪鎮、煙溪鎮、南金鄉、渠江鎮、古樓鄉、平口鎮、東坪鎮、田莊鄉、江南鎮、小淹鎮、滔溪鎮、長塘鎮、仙溪鎮、大福鎮、梅城鎮、清塘鎮、樂安鎮、龍塘鄉、冷市鎮、羊角塘鎮等22個鄉鎮。
桃江縣:馬跡塘鎮、鸕鶿渡鎮、浮邱山鄉、桃花江鎮、石牛江鎮、大栗港鎮等6個鄉鎮。
赫山區:新市度鎮、泥江口鎮、滄水鋪鎮等3個鄉鎮。
資陽區:新橋河鎮。
安化黑茶品種資源
安化黑茶是以安化云臺大葉種、櫧葉齊等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經攤放、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經各種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藝而成的成品,基本品質要求是湯色紅亮、滋味醇厚、香氣純正、葉底黑褐、耐沖泡且無雜香雜味。其系列產品:湘尖、三磚、一卷。“湘尖茶”又稱為“三尖”,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黑磚、花磚和茯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稱安化千兩茶。
1.湘尖茶。以安化縣境內生產的黑毛茶一、二、三級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烘焙、揀剔、拼堆、踩制壓包、涼置干燥等工藝生產的簍裝安化黑茶成品。根據采用原料等級的不同,湘尖茶分為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三個等級,其中:天尖茶以一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貢尖茶以二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生尖茶以三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天尖”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貢尖”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生尖”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2.安化千兩茶。又稱“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級、三級7~8等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揀剔、拼堆等工藝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裝簍、壓制、日曬干燥等工藝加工成的產品,外形呈長圓柱體狀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經過切割形成的各種規格的茶餅。包括千兩茶、五百兩茶、三百兩茶、百兩茶、十六兩茶等規格的產品,以及在保證產品質量情況下創新研制出的其它同類型新產品。
3.花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且磚面四邊均具花紋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花磚、普通花磚兩個等級。特制花磚采用一、二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普通花磚采用三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
4.茯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發花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分為超級茯磚、特制茯磚、普通茯磚等三個等級;按照壓制方式有:手工壓制茯磚茶、機械壓制茯磚茶。超級茯磚采用一級以上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生產,外形規格不受限制;特制茯磚采用二、三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生產;普通茯磚采用四級安化黑毛茶及級外茶原料壓制生產。茯磚茶內的“金花”學名稱為冠突散囊菌,內含豐富的營養素,對人體極為有益,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干嗅有黃花清香。
5.黑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帶澀,湯色紅黃稍暗。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黑磚、普通黑磚兩個等級。特制黑磚采用安化黑毛茶一、二級原料壓制而成的不同規格產品。普通黑磚采用安化黑毛茶三、四級及級外茶原料壓制而成的不同規格產品。
安化黑茶加工工藝
在長期的實踐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一套能夠保持茶葉原生態品質的栽培管理技術,同時形成了獨特而成熟的安化黑茶加工工藝。安化黑茶以安化云臺大葉種、櫧葉齊等國家級優良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攤放、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經各種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藝而成成品。近年來,安化黑茶成為湘茶方陣中一匹“黑馬”,在國內外掀起一股強勁的“黑旋風”,飲譽全國,為消費者所推崇,確實與其獨特的加工和優良品質分不開。
一、優良的種質資源
安化群體品種是湖南境內茶樹地方群體品種的代表,據1935年《湖南茶廠概況調查報告書》中所列當年調查的湖南52個產茶縣中,在茶樹品種中,大部分都是“安化種”。安化黑茶的適制品種要求適應性強、抗性好、優質、高產。目前,安化黑茶產區主栽品種為櫧葉齊、安化云臺大葉種等,都源自安化群體品種。
安化云臺大葉種是安化群體種的代表,1957年列入全國21個優良茶樹品種之一。1965年,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對安化云臺大葉種和當地引進的一種茶樹進行了理化分析,發現安化云臺大葉種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高出后者的一倍多,品質之優由此可見。1988年湖南農學院園藝系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其中:茶多酚達到23.38%、氨基酸1.539%、水浸物44.5%、兒茶素102.09mg/g、黃酮類6.715mg/g。云臺大葉種的品種特征是:灌木型,大葉類,樹姿半開展,分枝均勻,枝條粗壯。葉形長橢圓,葉色綠,葉片平展,有光澤,葉面微隆起,葉肉肥厚,葉尖漸尖。芽葉肥壯,葉色青綠,茸毛細密,持嫩性好,抗逆性及適用性強,豐產性好。適制黑茶,內含物豐厚,滋味濃厚,極耐沖泡。
櫧葉齊于1957年由湖南省茶科所從安化云臺山大葉種中選育而成,屬全國推廣的優良茶樹品種,湖南省主推品種。目前,安化縣已種植櫧葉齊5萬畝以上,其在安化表現為: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展,分枝均勻。葉形長橢圓,發芽齊整,色澤深綠,葉片平展,有光澤,葉質柔軟。芽葉均勻齊整,茸毛多,持嫩性好,抗逆性強。豐產性好,每畝年產鮮葉1000公斤左右,比一般品種增產30%以上。適宜制黑茶和綠茶,屬黑綠兼用品種,尤其是制作出的黑茶產品,外形色澤黑潤或黑褐,湯色橙黃或橙紅明亮,香氣純正或帶獨特松煙香,滋味醇厚或醇和,回甘好,極耐沖泡。
二、黑毛茶初制加工
1. 鮮葉原料要求
不同級別的黑毛茶對鮮葉原料的要求有所不同,其中:特級黑毛茶以谷雨節前后一芽一葉或二葉的鮮葉為主;一級黑毛茶以谷雨后或四月下旬一芽二、三葉的鮮葉為主;二級黑毛茶以立夏前后或五月上旬一芽三葉和一芽四葉初展鮮葉為主;三級黑毛茶以五月中旬前后一芽四葉或同嫩度的對夾葉為主;四級黑毛茶以小滿前后一芽五葉和同嫩度的對夾葉為主,稍帶嫩梗;五級黑毛茶以較粗的對夾五、六葉及部分嫩梢為主;六級黑毛茶以芒種后采下的對夾葉駐梢及帶紅梗的成熟新梢為主。
2. 加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黑毛茶加工企業須嚴格按照企業標準或地方標準加工。按鮮葉品種、等級等原料情況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藝,加工過程中要保證茶葉不直接接觸地面,確保產品安全衛生和品質正常。安化黑毛茶加工的基本工藝流程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渥堆-復揉-干燥。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品質要求:條索肥壯,色澤黑褐油潤,香氣純正或有帶松煙香,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肥厚黃褐。(附:不同等級安化黑毛茶感官品質要求)。
不同等級安化黑毛茶感官品質要求
(DB43/T659-2011)
等級 外 形 內 質
香氣 滋味 湯色 葉底
一級 谷雨后或四月下旬一芽二三葉鮮葉為主,帶嫩莖峰頂索緊結有鋒苗,色澤烏黑油潤。 清香尚
濃或有
松煙香 深厚 橙紅
明亮 嫩勻
柔軟
特級 谷雨前后一芽二葉原料為主,有嫩莖,條索緊直顯鋒苗,有毫,色澤烏黑油潤。 清香或帶松煙香 濃醇
回甘 橙紅
明凈 嫩黃
綠
二級 立夏前后或一月上旬一芽三葉鮮葉原料為主,帶嫩梗,條索粗壯肥實,實澤黑褐尚潤。 純正 純厚 橙黃
明亮 肥厚
完整
三級 三、四葉原料為主,有嫩梗、帶紅梗,外形呈泥鰍條,色澤黑褐尚潤帶竹青色。 純正 純和 橙黃
較亮 肥厚
完整
四級 小滿前后或一月下旬五葉鮮葉為主,帶紅梗,外形部分泥鰍條,色澤黑褐。 純正 平和 黃尚
亮 攤張
五級 五、六葉鮮葉為主,紅梗,稍帶麻梗,條索為折皺葉、黃葉,色澤黃褐略花雜。 平正 粗淡 淡黃
稍暗 攤張
六級 芒種后加工的對夾葉駐稍為主,同等嫩度的鮮葉,麻梗黃,外形折疊葉為主,色澤黃褐。 平正 粗淡 淡黃
稍暗 攤張
三、獨創的加工工藝
安化黑茶一些獨特的加工工藝為該類茶所獨創、獨有,這是形成安化黑茶特異品質的重要原因:
1. 渥堆
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序為:鮮葉殺青、揉捻、渥堆(發酵)、烘焙干燥。其中渥堆是黑毛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它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濕熱作用下,茶葉內含物質發生復雜變化,塑造黑毛茶特征性品質的過程。
2. 七星灶烘焙
安化黑毛茶加工,干燥工藝采用七星灶松柴明火,分層累加濕坯,長時間一次性干燥方法。在烘焙過程中,渥堆后的濕坯多次分層疊加,一般加坯層次達7-8層,茶坯從上坯到最后足干要經過長時間的高溫高濕作用,內含化學成分經過劇烈的水解、裂解、聚合等作用,使安化黑茶滋味變得更加醇和。
3. 自然晾置
安化黑茶的緊壓茶系列產品加工過程中,普遍采用自然晾置干燥方法,如安化千兩茶踩制后要經40余天日曬夜露,自然干燥;湘尖茶成簍后也要經過近20天的晾置干燥,在此過程中,茶葉內的水分在周期性的變溫條件下,不斷的緩慢蒸發和重新分布,最后達到滿足長期貯藏的適度干燥狀態,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造就安化黑茶獨特品質的重要工序。
4. “發花”工藝
“發花”是安化茯磚茶獨有的加工工藝,其過程中所產生的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能影響茯磚茶的生化成分和香氣成分,從而達到改善品質和風味的目的,形成獨特的“菌花香”。微生物學家發現,冠突散囊菌在茯磚茶中的生長過程,會分泌出一些對人體有利的小分子化合物,對人體健康有益。因此,人們把 “金花”是否茂盛、均勻當作衡量安化茯磚茶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四、成品茶精制加工
安化黑茶成品由內質香味醇厚、帶松煙香、無粗澀味、湯色橙黃、葉底黃褐的黑毛茶精制加工而成。系列產品:湘尖、三磚、一卷。“湘尖茶”又稱“三尖”,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黑磚、花磚和茯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稱“安化千兩茶”。
1. 湘尖茶
以安化縣境內生產的黑毛茶一、二、三級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烘焙、揀剔、拼堆、踩制壓包、涼置干燥等工藝生產的簍裝安化黑茶成品。根據采用原料等級的不同,湘尖茶分為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三個等級,其中:天尖茶以一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貢尖茶以二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生尖茶以三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天尖”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貢尖”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生尖”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2. 安化千兩茶
又稱“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級、三級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揀剔、拼堆等工藝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裝簍、壓制、日曬干燥等工藝加工而成,外形呈長圓柱體狀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經過切割形成的各種規格的茶餅,包括千兩茶、五百兩茶、三百兩茶、百兩茶、十六兩茶等規格的產品,以及在保證產品質量情況下創新研制出的其它同類型新產品。
3. 茯磚茶
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發花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分為超級茯磚、特制茯磚、普通茯磚等三個等級;按照壓制方式有手工壓制茯磚茶、機械壓制茯磚茶。超級茯磚采用一級以上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生產,外形規格不受限制;特制茯磚采用二、三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生產;普通茯磚采用四級安化黑毛茶及級外茶原料壓制生產。茯磚茶內的“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干嗅有黃花清香。
4. 黑磚茶
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帶澀,湯色紅黃稍暗。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黑磚、普通黑磚兩個等級。特制黑磚是采用安化黑毛茶一、二級原料壓制而成的不同規格產品。普通黑磚是采用安化黑毛茶三、四級及級外毛茶原料壓制而成的不同規格產品。
5. 花磚茶
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且磚面四邊均具花紋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花磚、普通花磚兩個等級。特制花磚采用一、二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普通花磚采用三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
安化黑茶品質特征
安化黑茶是以安化云臺大葉種、櫧葉齊等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經攤放、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經各種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藝而成的成品,基本品質要求是湯色紅亮、滋味醇厚、香氣純正、葉底黑褐、耐沖泡且無雜香雜味。其系列產品:湘尖、三磚、一卷。“湘尖茶”又稱為“三尖”,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黑磚、花磚和茯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稱安化千兩茶。
1.湘尖茶。以安化縣境內生產的黑毛茶一、二、三級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烘焙、揀剔、拼堆、踩制壓包、涼置干燥等工藝生產的簍裝安化黑茶成品。根據采用原料等級的不同,湘尖茶分為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三個等級,其中:天尖茶以一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貢尖茶以二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生尖茶以三級安化黑毛茶為原料。“天尖”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貢尖”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生尖”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2.安化千兩茶。又稱“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級、三級7~8等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揀剔、拼堆等工藝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裝簍、壓制、日曬干燥等工藝加工成的產品,外形呈長圓柱體狀的安化黑茶成品,以及經過切割形成的各種規格的茶餅。包括千兩茶、五百兩茶、三百兩茶、百兩茶、十六兩茶等規格的產品,以及在保證產品質量情況下創新研制出的其它同類型新產品。
3.花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且磚面四邊均具花紋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花磚、普通花磚兩個等級。特制花磚采用一、二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普通花磚采用三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
4.茯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發花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分為超級茯磚、特制茯磚、普通茯磚等三個等級;按照壓制方式有:手工壓制茯磚茶、機械壓制茯磚茶。超級茯磚采用一級以上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生產,外形規格不受限制;特制茯磚采用二、三級安化黑毛茶原料壓制生產;普通茯磚采用四級安化黑毛茶及級外茶原料壓制生產。茯磚茶內的“金花”學名稱為冠突散囊菌,內含豐富的營養素,對人體極為有益,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干嗅有黃花清香。
5.黑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拼配、渥堆、壓制定型、干燥、成品包裝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帶澀,湯色紅黃稍暗。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黑磚、普通黑磚兩個等級。特制黑磚采用安化黑毛茶一、二級原料壓制而成的不同規格產品。普通黑磚采用安化黑毛茶三、四級及級外茶原料壓制而成的不同規格產品。
湘尖茶的感官品質
規 格 外 形 湯 色 香氣 滋味 葉底
天尖茶 團塊狀,有一定的結構力,搓散團塊,茶葉緊結,扁直,烏黑油潤。 紅黃 純 濃厚 黃褐夾帶棕褐,葉張較完整,尚嫩,勻整
貢尖茶 團塊狀,有一定的結構力,搓散團塊,茶葉緊實,扁直,油黑帶褐。 橙紅 尚高 醇厚 棕褐,葉張較完整
生尖茶 團塊狀,有一定的結構力,搓散團塊,茶葉粗壯,呈泥鰍條,黑褐。 橙紅 純正 醇和
尚濃 黑褐,寬大肥厚
安化千兩茶的感官品質
外形 湯色 香氣 滋味 葉底
茶葉外形色澤黑褐,圓柱體形,壓制緊密,無蜂窩巢狀,茶葉緊結或有“金花”。 橙黃或橙紅 純正,菌花香或帶松煙香,十年以上安化千兩茶帶陳香味。 醇厚,當年新茶微澀,5年以上安化千兩茶醇和,甜潤。 深褐,尚嫩勻,葉張較完整
茯磚茶的感官品質
規 格 外 形 湯色 香氣 滋味 葉底
超級茯磚茶 松緊適宜,發花茂盛,外形規格一致。 紅黃 菌花香純正 醇厚 黃褐,尚嫩,葉片尚勻整
特制茯磚茶 磚面平整,邊角分明,厚薄基本一致,松緊適度,發花普通茂盛。 橙紅 純正菌花香 醇和 黃褐,葉張尚完整,顯梗
普通茯磚茶 磚面平整,邊角分明,厚薄基本一致,松緊適度,發花普遍茂盛。 橙紅 純正、有菌花香 醇和或純和 棕褐或黃褐,顯梗
黑磚茶的感官品質
規 格 外 形 湯色 香氣 滋味 葉底
特制
黑磚 磚面平整,圖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澤黑褐,無雜霉。 紅黃 純正或帶高火香 醇厚
微澀 黃褐或帶棕褐,葉張完整,帶梗
普通
黑磚 磚面平整,圖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澤黑褐,無雜霉。 橙黃 純正或帶
松煙香 醇和
微澀 棕褐,葉張勻整,有梗。
花磚茶的感官品質
規 格 外 形 湯色 香氣 滋味 葉底
特制
黑磚 磚面平整,花紋圖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烏黑油潤,無霉菌。 紅黃 純正或
帶松煙
香 醇厚
微澀 黃褐,葉張尚完整,帶梗
普通
黑磚 磚面平整,花紋圖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澤黑褐,無霉菌。 橙黃 純正或
帶松煙
香 濃厚
微澀 棕褐,
有梗。
安化黑茶沖泡品飲的方式
隨著茶與健康研究的不斷深入,黑茶作為一種功能性茶飲,其保健功效已在國內外掀起熱潮。在中國黑茶家族中,安化黑茶有其獨特性,產品種類豐富,歷史上曾經出現的產品種類多達數十種,目前仍在加工生產并有較大量銷售的主要有:三尖三磚一千兩,除“三尖”外,其他產品均為緊壓茶,產品形態大多為磚狀、柱狀、餅狀。讓更多的人認知安化黑茶,讓更多的人科學品飲和存藏安化黑茶顯得尤為重要。
一、沖泡
根據個人喜好和習慣,選擇不同的泡飲方法能讓安化黑茶的神奇魅力躍然于杯中,給品飲者帶來身心的雙重享受。歸納起來,安化黑茶有蓋碗泡飲法、飄逸杯泡飲法、紫砂壺泡飲法、煮茶機煮飲法等四種基本泡飲法。
1. 取茶
安化茯磚茶分為手筑茯磚和機制茯磚,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壓制得不是很緊實,用手或茶刀稍一用力便可分塊;黑磚、花磚、千兩茶等壓制得較為緊密,則需用茶刀、茶錐順著茶葉紋理層層撬開,才能將茶碎成小塊。同時,市場上也有許多便利化的茶產品可直接用來沖泡,如:袋裝天尖、袋泡茶、速溶黑茶以及黑磚坨、千兩茶坨、花磚坨等直泡型產品。泡飲時,取茶量則根據泡茶器具大小、沖泡方法、飲茶人數及習慣等來確定。附表為天尖茶的沖泡品飲器具及用茶量,其它品類均可參考。
天尖茶沖泡品飲器具及用茶量
飲茶人數 蓋 碗 飄逸杯 紫砂壺 煮茶機
1-2人 5-7g茶
100-120ml杯 5-7g茶
250ml(內杯100ml) 5-7g茶
150ml 不宜
3-5人 8-10g茶
120-150ml杯 10-12g茶
500ml(內杯180ml) 10-12g茶
200ml 10-12g茶
500-550ml水
6-10人 不宜 16-18g茶
600ml(內杯200ml) 15-17g茶
250ml 15-17g茶
600-800ml水
11-15人 不宜 20-25g茶
900ml(內杯250ml) 不宜 18-20g茶
800-1000ml水
燙洗杯具:用100℃開水將蓋碗(包括碗蓋)、公道杯、品茗杯燙洗一遍。
浸洗茶葉:將備好的茶葉投入蓋碗中,用回旋法向杯中注入開水至稍有溢出,約10秒鐘后將浸洗茶葉的水傾入茶船或水盂中,用杯蓋刮去表面的浮沫,然后用開水沖洗杯蓋。
正式沖泡:將開水注入杯中至離杯口5mm處,蓋上杯蓋,一定時間后將茶湯經濾網倒入公道杯中,再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飲。泡茶時間應根據茶葉質量、存放年份、個人喜好、投茶量略加調整。以150ml的蓋碗投茶10g為例,第一泡出湯時間散茶約15秒、緊壓茶約20秒,第二泡散茶約10秒、緊壓茶約15秒,第三泡散茶約15秒、緊壓茶約20秒,第四泡散茶約25秒,緊壓茶約30秒,第五泡散茶約40秒、緊壓茶約40秒。此后,每泡延長30秒,直至茶味平淡換茶。
3. 飄逸杯泡飲法
燙洗杯具:用100℃開水將飄逸杯內膽、品茗杯燙洗一遍。
浸洗茶葉:將所備茶葉投入泡茶內杯中,用回旋法向內杯注入開水至滿,10秒鐘后,按住放水鈕,讓浸洗茶葉的水流入外杯,然后倒棄。
正式沖泡:向內杯注入開水至滿,一定時間后按放水鈕,讓茶湯流入外杯,然后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飲。泡茶時間以500ml飄逸杯(內杯180ml)投茶12g為例,第一泡出湯時間散茶約20秒、緊壓茶約25秒,第二泡散茶約15秒、緊壓茶約20秒,第三泡散茶約20秒、緊壓茶約25秒;第四泡散茶約30秒、緊壓茶約30秒,第五泡散茶約60秒、緊壓茶約60秒。此后,每泡延長30秒,直至茶味平淡,即可換茶。
4. 紫砂壺泡飲法
燙洗杯具:用100℃開水將紫砂壺、公道杯、品茗杯燙洗一遍。
浸洗茶葉:將備好的茶葉投入紫砂壺中,用回旋法向壺中注入開水至稍有溢出,10秒鐘后,將浸洗茶葉的水傾入茶船或水盂中,用杯蓋刮去表面的浮沫,然后用開水沖洗杯蓋。
正式沖泡:將開水注入壺中至壺口齊平,蓋上壺蓋,一定時間后將茶湯經濾網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飲。泡茶時間以250ml杯投茶15g為例,第一泡出湯時間散茶約15秒、緊壓茶約20秒,第二泡散茶約10秒、緊壓茶約15秒,第三泡散茶約15秒、緊壓茶約15秒,第四泡散茶約25秒、緊壓茶約25秒,第五泡散茶約40秒、緊壓茶約40秒。此后,每泡延長30秒,直至茶味平淡,即可換茶。
5. 煮茶機煮飲法
燙洗杯具:用100℃開水將煮茶機的盛水器皿、煮茶袋、品茗杯燙洗一遍。
浸洗茶葉:將備好的茶葉投入煮茶袋中,大致按500ml水煮茶10g的標準置茶。用開水將盛放茶葉的煮茶袋浸洗10秒鐘,將水濾凈,將煮茶袋安放好。
正式煮飲:打開煮茶開關,待茶煮好后,關閉開關,取下煮好的茶湯分入各品茗杯中,由客人品飲。以后逐次減少用水量。
安化黑茶消費者常見問題
一、為什么茯磚茶會有那么多茶梗?
1、口感需要:這是因為黑茶鮮葉原料中含糖量比較高,實驗證明,茶葉鮮葉中,成熟的葉片含有的糖分幾乎都比幼嫩芽葉高。而茶梗作為鮮葉的營養傳導器官,也含有較高糖分,因此制作茯磚茶的時候,都會適當拼入茶梗。
2、發花需要:金花是茯磚茶的logo,且會呈現獨特的菌花香。如果梗太少葉片太多,茯磚茶就會比較緊壓,不夠透氣。而金花是一種好氣性真菌,環境不夠透氣就會影響它的生長和繁殖。為了更好地統一茯磚茶的品質標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10年第29號)規定:安化黑茶茯磚的含梗量應在15%~18%之間。湖南省地方標準對不同等級茯磚茶的含梗量也有詳細規定:超級茯磚茶含梗量≤10%,特制茯磚茶≤18%,普通茯磚茶≤20%(其中大于30毫米的茶梗不得超過0.5%)。因此,茯磚茶里有一定數量的茶梗,乃是故意為之,并不是質量問題哦。
3、健康需要:茶梗中含有豐富的茶多糖、木質素和纖維素,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消化,還有降血糖的作用。黑茶最初作為邊銷茶,很大程度上就是幫助愛吃牛羊肉的邊疆人民消食解膩用的。綜合以上三點可得知,茯磚茶上的茶梗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我們大可不必對此“梗梗”于懷。
二、為什么茯磚茶表面看不到金花?金花不應該是茯磚茶的標志嗎?
大家都知道金花是茯磚茶的標志,也知道金花有諸多健康功效,于是拿到茯磚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磚身是否有金花,一旦沒發現金花,就以為不是好茶。其實,金花并不是長在茯磚茶表面,而是生長在茯磚內部的。只要輕輕撬開,就能看到茶磚內生長的金花了哦。如果撬開內部仍沒有金花,那就無疑是品質問題了。
三、安化黑茶怎么泡?
根據個人喜好和習慣,選擇不同的泡飲方法能讓安化黑茶的神奇魅力躍然于杯中,給品飲者帶來身心的雙重享受。歸納起來,安化黑茶有蓋碗泡飲法、飄逸杯泡飲法、紫砂壺泡飲法、煮茶機煮飲法等四種基本泡飲法。
天尖茶沖泡品飲器具及用茶量
飲茶人數 蓋 碗 飄逸杯 紫砂壺 煮茶機
1-2人 5-7g茶
100-120ml杯 5-7g茶
250ml(內杯100ml) 5-7g茶
150ml 不宜
3-5人 8-10g茶
120-150ml杯 10-12g茶
500ml(內杯180ml) 10-12g茶
200ml 10-12g茶
500-550ml水
6-10人 不宜 16-18g茶
600ml(內杯200ml) 15-17g茶
250ml 15-17g茶
600-800ml水
11-15人 不宜 20-25g茶
900ml(內杯250ml) 不宜 18-20g茶
800-1000ml水
四、安化黑茶怎么存放?
茶很容易吸味和串味,茶葉一旦染上雜味就很難去除,安化黑茶也不例外,因此,將安化黑茶存放在家中的茶友應該注意四個方面的事項:
一是安化黑茶對存放地點并不挑剔,不論空間大小,是閣樓還是專用茶室,只要不受陽光直射和雨淋便基本適宜存放,保持室內清潔、通風、避光、干燥,室內不得放置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腦等氣味濃重的物品,嚴禁存放在不通風、不防潮的地下室以及廚房、衛生間等地。
二是散茶可用皮紙包好放入陶(瓷)罐中,簍裝茶、磚茶、餅茶可放入無味的紙箱中,并封好,保持“透氣”。裸茶和包裝茶、不同茶類以及不同廠家的產品不宜混放在一起,盡量避免串味。
三是包裝茶拿回家中,要檢查包裝是否有油墨味、錦盒包裝味等,如發現有異味,應將茶取出用干凈皮紙包好,放置在通風處攤晾一段時間再另行包裝收藏。
四是貯存室在無雨的秋冬季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但在春季特別是梅雨季節則不宜長時間開窗,防止因濕度過大而引起茶品霉變。同時,建議不要使用除濕機或空調的抽濕功能長時間“吸干”茶的水分,而應在自然狀態下存放為最佳。
五、安化黑茶怎么看品質?
安化黑茶的基本品質要求是湯色紅亮、滋味醇厚、香氣純正、葉底黑褐、耐沖泡且無雜香雜味。安化黑茶的品飲要趁熱,當茶湯溫度在50℃左右時口感最佳,可充分發揮茶湯中有效成分的功效,提高飲用價值。品飲安化黑茶一般為四個環節:一是聞香氣。不同品種的安化黑茶其香氣類型、濃度、純度、持久性都有所不同,湘尖茶(天尖、貢尖、生尖)帶松煙香,茯磚茶有菌花香,安化千兩茶有竹香、粽葉香和茶香交錯,存放十年以上的茶品,陳香越來越明顯。二是賞湯色。隨著存放年份的增加,安化黑茶湯色都會逐漸變深,從橙黃到橙紅,再到紅濃,茶湯則由微濁至透亮。三是品滋味。品鑒茶湯的濃淡、厚薄、醇澀等,安化黑茶滋味有醇厚、醇和、濃醇等類型。四是評葉底。品鑒葉底的嫩度、色澤、明暗度等。
六、安化黑茶怎么選購?
安化黑茶的選購主要看其外形、色、香、味等,如:黑磚茶要磚面平整、干茶色澤烏黑油潤有光澤、香氣純正、湯如琥珀、入口醇和柔滑;茯磚茶則“金花”茂盛,“菌花香”濃郁;安化千兩茶則壓制緊密,沒有出現“燒心”等。消費者中口碑好的企業生產出的茶品更為可靠,質量有保證。同時,要選購該批次生產量較小且質優、性價比較高的茶品,并注意茶品包裝上標注的內容是否齊全,如:廠址、執行標準、QS證號、生產日期等。一款好的茶品往往包裝精美,有藝術性,在收藏時注意保持外觀完整,可以有效提升茶品價值。
七、安化黑茶是放得越久越好嗎?
茶葉一般不適合長久存放,但有后發酵工藝的黑茶則可以長久存放,并且在后期自然存放中繼續“發酵”,使茶的品質及口感更趨于完美,這是安化黑茶存放的基礎。雖說安化黑茶越陳越香,但其最佳貯存年份是多少,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安化黑茶的最佳貯存年份與原料等級和品質、加工方法、成茶品質特點、貯藏環境等因素均有關系,最佳貯存年份當因茶、因貯存條件而異。根據專家和收藏愛好者的品飲經驗,陳年安化黑花在本身品質正常、貯存條件良好(主要是控制溫濕度防霉變、保證清潔衛生防止吸收異味)的情況下,未見僅因貯存時間太長而品味下降者。由此推斷,安化黑茶至少可以貯存數十年,且時間對品質有所增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解渴保健的角度衡量,喝新茶足矣;從愛好和“藏玩”角度而言,貯存5年以上的安化黑茶已見趣味,貯存20年以上的則口感香味已入佳境。
八、為什么金花只生長在茶磚內部呢?
金花之所以生長在茶磚內部,是因為金花適宜生長的溫度通常在28℃左右,相對濕度為75%~85%。茯磚茶“發花”的時候,茯磚表面因為直接接觸空氣,快速散失水分,因而達不到金花生長環境所需要的濕度,所以,金花也就難以在茶磚表面生存咯。另外,有些人擔心沸水沖泡茯磚茶會不會把金花燙死,其實不會。因為金花在生長過程中會經歷孢子生長階段,而孢子耐高溫,因此100℃沸水也不會輕易把金花的活性殺死,而且實驗證明,即便經過20分鐘的煮茶,茯磚的金花活性也不會被殺死了。
九、為什么大家都說安化黑茶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
因為安化黑茶中的咖啡堿、維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體消化,調節脂肪代謝,咖啡堿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日本學者通過科學檢驗已證明,安化黑茶具有很強的解油膩、消食等功能,這也是肉食民族特別喜歡這種茶的原因。
十、今天有什么優惠嗎?送什么贈品嗎?(由企業提供方案)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瀏正街48號
郵編:410005
電話:0731-84422939
